《抗戰:肉夾饃中隊,起飛!》[抗戰:肉夾饃中隊,起飛!] - 第9章 幼龍戰鬥機性能

當前的戰鬥機油箱都在飛行員座位後面,可以重點防護,幾乎沒有設計師敢給座位下翼根處設計大容量油箱。
容量少了只能稱為機場圍牆守衛者,就像Bf109戰鬥機,腿太短,在國內只能堪堪飛出省,幾乎沒用。
容量太大了不好防護,重量太重導致重心靠後,戰鬥機飛起來時不受控制地向上抬頭爬升。
所以設計師們都很糾結,油箱不大,航程不遠,作戰半徑更近。
1000馬力的發動機勉強算大功率發動機,能帶動一些重量以較高的速度飛行,有餘量安排重量較重的複合自密封油箱內襯,和重量更重的油箱防彈鋼板。
所以李佑廷把座位下翼根處的油箱給安排上了,載油立馬增加近三倍,航程超遠,飛機重心不僅沒有後移,反而還前置了。
至於翼根處容易被敵機擊中,導致油箱起火爆炸……
沒事,有油箱優先供油選擇開關在,450公裏內作戰半徑時,可以只給座位下翼根內的油箱加半箱油,等到目的地上空時,這兩個油箱已經消耗的差不多了,幾乎不會再起火爆炸。
遺憾的是係統商城不知道什麽時候解鎖,不知道什麽時候能購買第二架戰鬥機。
李佑廷又打算把郭爭鳴培養成飛行員,不能把他扔地上,沒有教練機學習飛行之前,只能暫時把這款戰鬥機設計成雙座的,既能帶他學習飛行,也能一起戰鬥,要死也一起死……
為了增加這個座位,航電係統增加了大半套,飛控係統增加了一套,維生係統增加了一套,長度增加了近一米,重量增加了很多,導致爬升率降低了0.5米每秒,爬升速度降低了很多。
不過以後還可以改成單座的,節省出來的重量增加到裝甲上,長度減少一些,爬升性能更好。
係統完善優化的機體結構很堅固,完全能承受的住兩門20毫米航空機炮的後坐力,因此李佑廷把主武器設計成機頭兩門20毫米機炮,毀傷能力大增,不像當前其它型號的戰鬥機那樣,連12.7毫米航空機槍都不太敢裝。
機頭機炮相距很近,炮管筆直向前,不用調整彈道交匯點,因此在有效射程內可以打的很准。
可惜的是這款戰鬥機扛25毫米機炮的後坐力有點勉強,20毫米機炮口徑很尷尬,裝引信炸藥變成高爆彈提升殺傷力麽,它卻只能裝一二十克藥。
裝葯少了沒啥威力,裝葯多了破片太薄,也沒啥威力,爆炸威力很有限,性價比還很低,引信很貴的。
轉膛式機炮射速不止這麽點,按理來說超過1500發每分鍾輕輕鬆鬆,可李佑廷只設計了960發每分。
這是因為空戰中開火機會很短暫,一般都使用點射,持續開火時間按秒算的,敵機被追擊的時候會拚命閃避。
機頭空間有限,20毫米口徑的炮彈體積挺大,如果射速太高固然毀傷效果更好,瞬間被命中幾十發機炮子彈絕對死透透的了。
可如果好幾個點射打不中呢?機炮炮彈消耗速度太快,還沒點射幾秒呢,就沒了,很容易被敵機反擊。
所以射速不宜太高,盡量延長開火時間,持續作戰能力延長。
960發每分的射速,一門機炮每秒打出去16發炮彈,兩門就是32發,這火力,還怕毀傷效率不夠嗎?
一門備彈160發,能持續打10秒,戰鬥力和戰鬥時間都有保證。
要知道按概率數據來算,使用20毫米口徑機炮擊毀一架轟炸機只需要命中近十發到十幾發,擊毀一架戰鬥機只需要三五發,這個射速絕對足夠,太快的話浪費。
機翼上的四挺12.7毫米航空機槍威力不錯,比當前所有戰鬥機的機槍口徑都大,比大部分戰鬥機的數量都多,射程和射速

猜你喜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