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帶著係統來大宋》[帶著係統來大宋] - 第兩百九十七章 又殺一人

這個周通膽子屬實是大,竟然行公開威脅之事,這實在是讓人很氣憤。只是相比而言,蘇石的膽子顯然可以包天了,竟然就這樣把周通給殺了。
不是傷,而是殺。
很多臣子心中想着的是,蘇石即然有殺了周通地能力,也應該有傷了此人地能力,但卻沒有那樣去做,而是採取了最為直接的方法,這不是膽大包天是什麽?
密諜司是什麽?那是天子親軍,是皇帝地家奴,即便是真犯了錯,也只能由官家一人來懲罰。任何人想要越俎代庖,那就是在挑釁官家地威嚴。
這個道理只要是讀書人就能夠知道,蘇石做為朝廷地四品少府,怎麽可能會不知曉。
但蘇石還是這樣做了,那他到底想要干什麽?
難道真的以為自已立下的那些功勞,就可以讓他擁有着挑釁皇權的能力了?
有句話說的好,不作死就不會死。
蘇石這是在作死的道路上越行越遠呀。
一個個臣子於心中感嘆著,但多數人心中卻是暢快不已。
對於密諜司,他們早就不滿其所為,甚至有些人還不止一次的提過要裁撤密諜司的事情。可惜的是趙禎一直就沒有答應。
這也使得密諜司做事更加的瘋狂起來,有很多時候,他們辦事根本不需要什麽證據,只憑著懷疑就可以我行我素,讓不少的臣子在心中忌憚的同時,也是暗恨不已。
現在好了,蘇石做了他們之中很多人想做而不敢去做的事情,他們心中當然高興。
甚至還有人,就像是宰相李迪在心中為蘇石的所為豎起了大拇指。話說他也是眾人之中,曾被密諜司收拾過最慘的一位。那還是他年輕的時候,因為口無遮攔惹到了密諜司,都被抄了家。
只是那個時候,李迪為人身正,搜家也沒有搜到任何有用之物,相反還證明其的確清廉,等於是間接幫他揚了名,後來才有被重用的機會。
話在說回來,不管怎麽樣,也是曾被抄了家。要說心中一點氣都沒有,那是不可能的,就像是李迪,便不止一次上書給趙禎,要求嚴加管制密諜司,限制其權力,關了這個部門當然最好。
奏書都上了幾次,現在看到密諜司在蘇石手中吃了虧,他當然心中高興,開始暗暗為其叫好。
當然,也不是所有人,都為蘇石的所為喝彩。就像是大宗正趙允讓。
與蘇石打過幾次交道,雙方的關係是越來越緊張,現在更是鬧到了近公開的敵視狀態,蘇石殺了賀源,便是不給自已面子的明證。
好不容易逮到了蘇石犯錯的機會,趙允讓當然想要落井下石。
可一想到剛才趙禎看向自已的目光,趙允讓就遲疑了。這個時候跳出來會不會不好,會不會讓官家對自已有看法呢?
就在趙允讓還猶豫着要不要站出來的時候,參知政事范仲淹卻出乎很多人意料的第一個跳了出來。「陛下,周通之所為的確有錯,應該重罰。但蘇天佑之所為,更為惡劣。」
「我們大宋是有法度的大國,如果所有人都憑心做事,想殺誰就殺誰,那這天下不就亂套了嗎?所以臣認為,不管蘇少府因何緣由,他動手殺人就是不對。考慮到賀源之死,臣認為應當兩罪並罰,重重嚴懲。臣建議派人將蘇石由真定府中帶回,交由大理寺、刑部嚴加審訊,重罰以判,以正效尤。」
范仲淹有生氣的理由。
若不是蘇石搗亂的話,今天的大朝會也不會虎頭蛇尾。
雖說這並不關蘇石什麽事情,一切都是巧合,但范仲淹就是把蘇石給恨上了。
更不要說,范仲淹最喜歡的就是聽話的官員,喜歡的就是按規章制度辦事的官員,像是蘇石這樣屢屢做出出格之事的人,當然為他所不喜。現在有了機會,他也就會提出重罰的建議。」
范仲淹這一開口,趙允讓心中就樂壞了。他巴不得趙禎現在就同意這個提議,然後他就會看看蘇石落魄的模樣,到時候他就要讓所有人知道,得罪自已的下場是什麽。
可還像是之前一樣,不等趙允讓高興起來,宰相李迪就開口了,「陛下,臣有不同的見解。」
說完,也不等趙禎是不是同意他繼續開口,李迪已是繼續的說著,「天下任何事情都有因果。正是因為先有了周通的威脅,是為因。這才有了蘇少府的反抗,是為果。」
「試想一下,如果有人把刀架在你

猜你喜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