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出道即是巔峰1979》[出道即是巔峰1979] - 第二十一章 未雨綢繆 培養女王

10分鍾洪逸塵就到了趙振辦公室,邊敲門邊說到:「老闆我來了。」趙振的辦公室門只要他在就從來沒關過。
洪逸塵剛坐好,趙振就說了:「也沒有其他事,就是呢我這裏有幾個小說大綱,我把都把風格跟你講一下,你看看如何?沒有問題就可以用到新報紙上。我說你記一下。」
「好的,稍等老闆。」
「一部叫做《盜墓筆記》他們分:摸金、搬山、發丘、卸嶺……大概講了一下的啊,大綱是這樣的……,另一部叫做《鬼吹燈》,人點燭,鬼吹燈,尋龍分金看纏山,一重纏是一重關;關門如有八重險,不出陰陽八卦形……十六字風水秘術,尋龍訣……大綱……;這個《鬼吹燈》屬於北派的摸金校尉的故事,而《盜墓筆記》屬於南派的卸嶺力士一脈的故事。北派重視風水秘術,南派重視工具的運用,北派罵南派是土狗,糟蹋文物;南派罵北派是偽君子,明明是賊還裝腔作勢。這裏是兩部小說,港人都愛風水,港人都喜歡刺激,先出《鬼吹燈》,鬼吹燈連載快要結束的同步,推出《盜墓筆記》。你覺得如何?這是不是可以開創一個新的小說流派」
「妙,老闆,這兩部你是自己構想出來的,還是聽別人講的?」
「這當然是聽別人講的故事,然後我構思出來了的,摸金校尉最早出自於三國,曹操就有一個神秘的部隊,專門盜墳挖墓,幫他充盈軍餉,這盜墓四大門派應該都出於曹操之手。」
「回頭我來找港大歷史學家問問,那樣適時來一個社會性文章點評,那對報紙的銷量更有提升。不過老闆,你會用什麽辦法讓報紙出刊就日銷30萬份?」
趙振故作沉思:「這個保密,時機到了會告訴你們的。我再來說下一部小說,《凡人修仙傳》,這是又將是一個新的小說流派……《縹緲之旅》……定義成仙霞流,《琅琊榜》:遙映人間冰雪樣,暗香幽浮曲臨江。遍識天下英雄路,俯首江左有梅郎,這部小說不是武俠,也不是戰爭,而是屬於權謀流,是這樣的……」
午餐都是食堂送辦公室來的,一直到下午2點,何明成帶著樂藝玲來了,他們倆還在討論這5部小說,不過也差不多了,主要是洪逸塵需要把所有的細節都問清楚了,因為老闆這幾部小說的架構都太新穎了,而且按照老闆說的去找人寫出來肯定會很火。還要交代洪逸塵幾句,趙振只能讓何明成樂藝玲等著,他也不怕樂藝玲在場,對著洪逸塵說道:「一定要找文筆好的寫手,可以先給他們一部分設定,看誰寫得好,寫得好再給他們全部的設定;第二,必須要簽署合同,版權全部歸屬於報業,不屬於他們個人;第三,為了避免以後的麻煩,你每一次和他們溝通時都必須錄像,買一台攝影機也好,找一台攝影機也好,就怕他們當寫手成名了,飄飄然地對外說作品是自己的啊什麽的,是報業強制扣留版權啊什麽的,都很麻煩,所以有協議,有錄像,有我們原始的大綱文件,包括框架設定文件,以及語言表述要求,那麽他們就翻不出浪花來。具體合同如何擬定,這個你和老何商量。先這樣。」
洪逸塵走後,趙振看向樂藝玲:「樂小姐你好,何明成律師應該介紹了我們公司的情況了,剛剛走的是我們即將創刊的《振夏日報》的主編,我想和你聊聊電視,電影,明星這三者的關係。」
樂藝玲經管心中很是詫異,但還是很認真的想了想:「電視台容易培養出明星,成本比電影要低,電影更容易捧紅明星;好的電視劇,能讓明星走上高咖位,高咖位的明星也能帶動電視劇的收視率,哪怕再差的電視劇,咖位不同的明星所帶來的收視率肯定不一樣,電影就不一樣了,好的電影,可以捧紅明星,大牌明星未必能撐起一部電影,電影不好就是不好,誰來都是不好。目前我能想到的就是這樣了。」
趙振:「很好,至少你說的還是很有見地的,從目前港區的電視電影行業來看,我們該怎麽進入這一行業。」
樂藝玲思索了一番:「電視台,院線。因為振夏不缺錢,那麽肯定不是試試水那麽簡單,振夏有錢的事情《信報》都刊登了,整個港區就這麽大,知道的人會越來越多的,剛開始可能可以試著和有院線的公司合作,時間肯定長不了,你們可以不計成本得去捧紅明星,原有的那些電影公司卻不行,會對你們產生忌憚,甚至全行業聯合起來抵制你們,如果你們不捧出自己的明星,那麽和你們成立傳媒公司的初衷不符,要麽收購院線,要麽新建院線,我傾向於收購,因為港區就這麽大,已經有不少院線了。至於電視台,佳視倒閉了,就剩下TVB和麗的,TVB和麗的肯定有一場龍爭虎鬥,目前麗的還是佔據上風的,不過麗的電視台和其母公司公司比較矛盾,母公司近期總是抽調資金,不要說資金投入了,如果一旦麗的出現什麽意外,那麽把麗的收購過來未必不可以,TVB目前是邵先生只主管,就不知道能不能從其他股東手中購買股份了。」
趙振:「TVB、麗的和明星藝人這樣的僱傭關係的模式好,還是歐美那種走經紀公司的模式好?我們公司又該如何和藝人去處理這方面的關係。」
樂藝玲:「站在藝人的角度來講,肯定是走經紀公司的模式好;但是港區除了TVB、麗的,還有那些大的影視公司,大家都沒有得選擇,所以站在公司的角度來講,還是TVB的模式好,因為沒有得競爭,才有更大的收益,就算麗的給的待遇好一點也挖不了多少人,挖也只會挖高咖位的,TVB的藝人還是最多的,為啥,他能培養,所以像商品一樣,電視台屬於稀缺貨,藝人過剩唄;長遠打算來看,還是要走經紀公司的模式,因為可以帶動藝人的積極性,又不能讓他們擁有太多談判的資本,從而麻木自大之後來脅迫公司提高待遇,需要找到一個平衡點,還要不斷地培養藝人,不能出現斷層,走了總歸要有人補上,那運轉就不會出現問題。」
趙振:「很好,那麽除了電視台,院線,藝人培養。就電影電視這塊兒還需要注重什麽?」
樂藝玲:「編劇,TVB很多編劇,沒有編劇出不了好節目,不是TVB不重視編劇,其實TVB相當重視編劇,不然編

猜你喜歡